“好穿越”
重庆晚报| 2015-12-02 06:30:21

重庆晚报讯 上月9日,新建成的重庆自然博物馆开门迎客,并一直受到市民追捧。近日,家住北碚的读者陈先生致电重庆晚报24小时新闻热线966988: “重庆自然博物馆展示1957年合川马门溪龙化石发掘现场,三名工作人员穿的是冲锋衣、登山鞋、戴太阳帽,好穿越啊。为何这样设计人物造型?”昨日,重庆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陈先生质疑的场景出现在重庆自然博物馆恐龙厅起始位置。昨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场景除了有模拟的恐龙化石,还有三名正在记录、丈量恐龙化石的考古人员蜡像,正如陈先生所说,他们的确是穿的冲锋衣、戴太阳帽和穿登山鞋。

旁边有一块牌子,标注发掘时间为1957年夏,附有化石发掘现场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现场工作人员穿布衣,胶鞋。

“模拟场景有气势,人物造型也很逼真,就是衣服太现代了。”观众唐先生说,博物馆展示的一切要力求真实,应尽可能还原历史。

带着孩子的观众李女士也认为,模拟场景太穿越,有点搞笑。

来自江北区的观众万先生则认为,模拟场景只是一个演绎,不必太较真,震撼我的是恐龙化石。当然,博物馆如能把人物造型也做得和当年一样,就更好了。

带着读者和观众的建议,重庆晚报记者把情况向重庆自然博物馆进行了反映。相关负责人表示,首先感谢细心观众提出的意见。这个问题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最初人物造型采用蓝布衣服、军用胶鞋,相关部门权威人士在开馆前进行视察,认为造型设计不美观,博物馆才改成了现在的冲锋衣,登山鞋和太阳帽。

记者询问是否有更改前的照片时,该负责人表示没有。

“现在展出了三个人物模型,并非说当时参与挖掘和勘测的只有三人,因为展示面积有限,无法完全再现当时的工作状态,但恐龙的埋藏状态是真实的再现。”该负责人说。

新闻背景:合川马门溪龙化石产于合川区太和镇鼓楼山腰,埋藏在侏罗系重庆群上溪庙组上部地层中,是中国发现的最完整的巨型蜥脚类恐龙化石,保存有全部颈椎,背椎,荐椎和36节尾椎等,全长22米。1957年夏发掘,历时一个半月完成,化石重约40吨。1959年,四川省文管会决定将该化石赠与成都地质勘测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前身)作为教学标本,现保存于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

重庆晚报首席记者 郝瑶 冉文 摄影报道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