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1媒体记者梳理统计,自去年以来的股权转让热潮中,买家们几乎都采用了杠杆资金收购,并且快速呈现出高溢价、高杠杆为特征的“两高”现象。
在业内人士看来,高杠杆资金的链条绷得很紧,如果遇到异常市场容易出现风险。虽然任何资本市场都要有一定的杠杆率,但由于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法制不太完善,如果监管短期不到位,很容易引发风险。
飙升的杠杆率
当宝能系杠杆资金收购万科被置于“放大镜”之下,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公开反对用来路不明的钱从事杠杆收购之后,杠杆资金频繁被放到聚光灯下审视。
在交易所的严词拷问下,自去年12月以来,已有万家文化(600576)、步森股份(002569)、天马股份(002122)、浔兴股份(002098)、银鸽投资(600069)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了监管层的问询函,就收购资金来源问题等做了详尽披露。
据21媒体记者梳理,买壳方筹资资金与自有资金比例最高的就是万家文化,为50倍,其新股东龙薇传媒仅出资了6000万元,却撬动了30亿元的外来资金;其次是银鸽投资的新股东鳌迎投资,以30倍的杠杆率完成了控股权收购。
另外,前期实施股权转让的焦作万方(000612)、*ST合金(000633)、步森股份、尤夫股份(002427)等杠杆率均在5倍以下,有些机敏的买壳方甚至不从金融机构融资,而全部来自体系内公司的借款,比如君华集团购买齐翔集团从而间接控股齐翔腾达(002408)的案例。
“这种高杠杆收购壳公司一般将杠杆放得很大,虽然目前还没有出现风险事件,但当股票出现连续大跌或者崩盘的时候,紧绷的资金链很容易就绷断。”1月12日,江浙一带某壳掮客人士对21媒体记者表示,在去年股市巨震时,崩盘的案例就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前期被爆炒的股权转让概念股已集体回调,普遍已有百分之二三十的跌幅。比如银鸽投资1月12日收盘11.18元/股,较近期最高价16.79元/股跌幅高达33%;浔兴股份1月12日收盘16.21元/股,较近期最高价22.48元/股跌幅达28%。
杠杆收购另一个被集中批评的行为是“空手套白狼”:即使用很少的自有资金,加上从外界借来的高息巨款,快速收购一家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一旦过户完成,就立马把股份质押出去融资,再将融得资金偿还前期的高息借款。
比如控制步森股份、天马股份两家上市公司的徐茂栋、控制尤夫股份的蒋勇等都在玩着上述高阶游戏。监管层也已关注到此类现象,近期其发出问询函,要求星河创业披露将新获得的天马股份100%持股质押出去融资的用途、平仓风险等。
星河创业回复称,“通过上述股份质押获得的资金,其中13.87亿元用于归还前期向北京恒天财富的短期借款,剩余资金主要用于补充星河创业日常的资金需求。”
危险的游戏
跟以美国为代表的成熟市场相比,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的杠杆收购发展处于蹒跚学步的状态。法律政策的限制、融资工具的匮乏、高素质管理人才的稀缺等都是导致杠杆收购在国内缓慢前行的原因。
毋庸置疑,杠杆收购可以快速有效实现资本的流动与资源配置,但如果缺乏节制滥用杠杆率就可能会变成危险的资本游戏。
1月12日,武汉科技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指出,A股并购乱象主要存在四大问题:一是跨界并购、脱实向虚;二是人为操纵并购标的估值、实现利益输送;三是并购+增发,最终由散户买单;四是并购加杠杆,放大市场风险。
对于并购加杠杆行为,董登新认为A股出现了大量的跨界融资或借贷,从银行到保险再到私募基金,被并购绑架,二是资管和私募销售无底线,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将草根或屌丝也传销进来,“这都是十分危险的行为”。
目前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各大监管机构,都采用多种措施去杠杆,但在资本泛滥的背景下,高杠杆收购一直大行其道。从多家上市公司公布的买壳方资金来源看,提供杠杆资金的主体主要是银行、信托、保险、券商资管、私募、公募专户、财富管理机构、实体企业等,资金渠道的交叉、多元化也给监管带来了新挑战。
“杠杆率是市场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一种有效方式,不能将其完全打掉。任何资本市场都要有一定的杠杆率,但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各方面法制不太完善,或有一些法律法规但是执行率很差,所以很容易被杠杆率利用,这是一个麻烦的事情。”1月12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前发审委员李曙光对21媒体记者表示,如果监管短期不到位,杠杆率还是不能太高,如果太高很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从监管体制看,金融改革已被提上日程,这有利于解决不同市场的资金监管一体化的问题。证券、保险、期货,市场是有联动关系的,一定要有综合监管的理念,对于市场上一些太快的创新还是要小心。”李曙光指出,市场可以允许有节制的杠杆率上升,而不是对杠杆率一步到位的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