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最佳影片《八月》折戟 很凄惨:文艺院线无片可排
沈阳晚报| 2017-03-29 10:02:58

去年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八月》,上周五和好莱坞商业大片《金刚》同日上映,首周末《八月》内地票房226万,而《金刚》则为4.96亿,《八月》票房还不到后者0.5%——电影节宠儿直接变成市场弃儿。文艺片和商业片的受众存在天然沟壑,但在《电影法》实施的首月,两部话题电影票房如此悬殊,这究竟仍属正常竞争,还是值得内地电影市场忧虑的个案?多位业内人士接受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采访时,谈到了他们的看法。

拼市场:口碑差不多, 排片差太多

去年11月,内地新导演张大磊自传性质电影《八月》连夺金马奖4座大奖,该片影迷口碑同样不俗,豆瓣评分达到7.4分。宣传方为该片的营销也是绞尽脑汁,设计了“怀旧90年代”等诸多话题,首映礼上宣传方负责人自嘲道:“我就不下跪了,下跪也没什么用……

不出《八月》宣传方所料,该片和《金刚》相比,排片票房都有天壤之别。本报记者了解到,《八月》昨日沈阳只有25家影城有排场,总计41场;《金刚》则有61家影城排场,总计1005场。本报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看了两部影片的影迷,其中有人认为《八月》的质感很动人,也有人认为影片的故事性不强,过于风格化;有人认为《金刚》特效出色很值票价,也有人认为比照2005年的彼得·杰克逊版《金刚》,新版在人性情怀上失色不少,“这一版只剩下了打。”显然从口碑上,两部影片远没有票房体现的那样悬殊。

找出路:努力、保护缺一不可

旨在保护国产电影的《电影法》出炉的首月,年度迄今口碑最佳的国产电影在票房上被好莱坞大片“秒杀”,这样的现象属于正常的市场竞争,还是展现了内地影市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制片人曹卫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样的情况并不正常,“目前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比照二、三十年前不进则退,如果商业片的繁荣进一步压制文艺片的生存空间,更多的人才选择借资本实现更大的命题,而不是固守文艺、现实题材,国产电影在走向世界的路途中,会被伊朗、日本等国越落越远。”他表示,《电影法》明确规定,国产电影的排片应该超过50%,“但至少从本月来看,国产电影并未达到这个比率。”不过他表示,文艺片不能把“保护”当做救命稻草,“除了扎实做好品质。更要尽量遵循商业规则。我个人认为,同档拼《金刚》并不明智。”

很凄惨:文艺院线无片可排

调查时本报记者发现,去年底成立的“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近日一直在力挺《八月》,该联盟中沈阳唯一一家影城,昨日用三场排片支持《八月》,场数沈阳最高。该影城负责人、万达影城沈阳大区经理于世辉告诉记者,“联盟”要求参与影城每天都放映三场文艺片,“但《八月》上映之前,今年内地就没有文艺片,尤其是春节档,几乎全被商业大片占据。”他无奈表示,影城现在是想放文艺片、想做贡献都没法子,“现在市场上文艺片很少,很多创作者都不敢拍文艺片了——比照商业片,文艺片领域待遇微薄,能坚持的都是有梦想的电影人——一部能在中国台湾金马奖获得最佳影片的优秀作品,尚且不能在市场上收回成本,这或许更会打击文艺片工作者的积极性。”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关力制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