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才税收优惠 境外人才要满足什么条件?
华夏时报| 2019-05-27 10:32:20

“在境外人才引进政策方面,来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的短缺人才也将享受15%的个人所得税减免优惠。”5月25日,2019未来论坛深圳技术峰会在深圳蛇口举行,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在会上表示,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研究学者来到深圳、扎根深圳。

而这距离任正非喊话“国际人才个税高”过去仅仅4天时间。财政部、税务总局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3月已公布,这是深圳市首次公开宣布具体执行优惠力度,堪称“深圳速度”。

如此大的优惠引起了市场关注,那么是不是深圳所有的境外高端人才都能享受这一政策?

15%个税优惠“门槛”

美国出招打压华为,5月21日,任正非接受国内多家媒体采访,谈到了美国90天的延迟禁令、备胎计划以及华为的应对与未来,其中谈到引进国际人才的一席话令人深思。

任正非说,中国现在回来了很多人才,这是很重要的。但是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比外国高很多,如果来到中国,要多缴这么多税,“雷锋”精神是不可持续的。但是,毕竟这些顶级专家是从外国回到中国,不仅没有优惠,税收还高很多。

对此,深圳宣布境外引进的短缺人才将享受15%的个税优惠,这使得国际紧缺人才个税大大减少,享受到真金白银的好处。

除了对国际人才个税优惠,深圳在科研方面也将进行大力支持。王立新透露,2019年深圳科研资金比五年前增5倍,其中超过三成用于基础研究。 2019年,深圳科技研发资金预算规模123亿元,比5年前增加了84.13亿元,增长了500%,其中基础研究安排45.36亿元,占科技研发资金比重36.87%。

境外人才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享受15%的税收优惠?如果设立了严格的界线,深圳只有部分国际人才享受个税优惠,多数人才仍然隔离在这一优惠政策之外,对引进国际高端人才依然是掣肘。

“最近听说大湾区可以降到15%,实施措施是什么?是不是要在大湾区有户口,是否要在大湾区有工作?换一个地方就不行,这个政策有什么用?科学家本身就是流动的,只在这里上班八小时,还是科学家吗?我们要创造一些外国科学家回国的路。”在上述媒体会上,任正非对此政策有更多的诉求。

3月16日,财政部、税务总局两部门发布《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称对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含港澳台)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按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给予补贴,并对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引导推动大湾区广聚英才。

也就是说,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紧缺人才,可以与香港一样享受15%的税收优惠政策。然而,这一优惠政策是有条件的。

上述《通知》规定,将居民个人的时间判定标准由境内居住满一年调整为满183天,放宽了外籍人员来华工作的免税条件。将免税条件由构成居民纳税人不满五年,放宽到连续不满六年;在任一年度中,只要有一次离境超过30天的,就重新计算连续居住年限;在境内停留的当天不足24小时的,不计入境内居住天数;连续居住“满六年”的年限从2019年1月1日起计算,2019年之前的年限不再纳入计算范围。

对于华为以及更多跨国企业来说,全球性业务导致人才在世界各地出差、流动,如果离境30天就重新计算,或一定要在大湾区工作,那么华为等跨国企业的紧缺人才,部分仍无法享受这一税收优惠政策。

高个税“挡板”

产业全球化时代,人才也走向了全球化,高端人才成为世界各国争抢的对象,而个税的多少,成为国际高端人才就业选择的重要考虑之一。

我国个人所得税率最高为45%,目前月薪超过80000元的部分按照45%征收计算,如果扣除社保10万月薪,最终个税接近3万元,拿到手只有7万元。

我国45%的最高个税率对人才吸引不利,对此已有专家纷纷呼吁,如高税率不利于我国成为国际人才高地、制定个税优惠增加国际人才竞争等。

个人所得税最高税率每个国家不同,如日本最高一档的税率为40%,美国最高档为35%,英国个人所得税基本税率为20%,俄罗斯则实行13%的单一税率。对比之下,我国45%的最高个税率较高。如今,深圳对境外高端紧缺人才实行15%的税收优惠,对人才的吸引力大大提升。

与其他城市相比,深圳在吸引海外高端人才方面堪称大手笔,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数百万的奖励补贴、解决子女入学及配偶工作、住房补贴等。这也是深圳创新力不息、在高端制造业方面拥有强大竞争力的原因之一。

但是,深圳未来要继续在高精尖产业上取得更大发展,吸引全球人才仍然是当务之急。

王立新坦言,深圳科技创新仍存在高端顶尖人才紧缺、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重大创新平台缺乏等问题和薄弱环节,制约了可持续创新发展。截至2018年底,深圳全职院士总量41名,累计认定高层次人才12611人,较北京、上海等城市存在较大差距。比如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人才特别是跟研发产生链相关的复合型人才缺乏,能同时提供产业应用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团队不足。

正如任正非所说, 应该调整我们的政策,拥抱这个世界。我们国家有五千年文明,有这么好的基础,应该拿出政策来拥抱世界人才来中国创业。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紧缺人才15%的税收优惠政策只是开始,未来我国要想在国际人才引进方面拥有更大竞争力,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以及具体可操作的细则,令国际紧缺人才享受实实在在的好处,使国际人才纷至沓来。华夏时报记者肖君秀深圳报道

精彩推荐
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